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本书籍一世界,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能带你去。又逢一年“世界读书日”,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东胜区法院干警给大家推荐阅读的书籍!
《法治的细节》
——立案庭法官多瑜推荐
推荐理由:《法治的细节》是大家熟知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老师法学随笔,该书涵盖热点案件解读、 法学理念科普等六个方面,罗翔老师在书中表达了对法律与道德、人性及正义等方面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时事热点的案件,向人们普及法律基本常识与现代法治观念。同时,该书还收录了其经历“法外狂徒张三”之罗翔老师的一些触动及感悟。
阅读感悟:工作中要从多种角度练习法律思维,对法律的理解和实践不能过于死板,不能只将法律当作机械的工具,更要为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点滴力量,每个人内心的法治之光都应被点亮,去温暖社会中的你我他。
《人生》
——综合办公室呼娟推荐
推荐理由:在《人生》的扉页中,写着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往后方向的,是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而选择的做出取决于自己矢志不渝的信仰,来源于自己的始终坚守的原则,根植于自己日积月累的品性,抄近路的,最后都掉进了陷阱;走捷径的,最后都走了弯路。书中主人公高加林出走时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归来时却是手足无措的青年,精心盘算的一切到头来是一场空的悲切,只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在本该脚踏实地的时候,却因好高骛远害了自己。故事的结尾当高加林回到那片土地,他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他本以为人们会嘲笑他,但是回应他的却是乡亲们的关心,路遥的书之所以可以给人以力量,就是因为他对世界充满善意。
《拆掉思维里的墙》
——立案庭邱丽芳推荐
推荐理由:你有没有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做什么都觉得无趣,生活里没有方向,这是因为我们被困在了自己亲手营造的围城里,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们需要拆掉思维里的墙,找到自由,找到自我。这本书很好,堪比西方大家之作。主要讲如何选择热衷一生的事业,拆掉思维的墙,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如何活出自己的幸福。提到幸福这个词,我觉得有些人会嗤之以鼻,认为“那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太矫情了吧”,我们做机器太久了,都不敢企及幸福这个我们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这就是《终身成长》中提到的固定式思维模式,我们被从小到大被一种范式教育模板化,不敢活出真正的自我。约翰·麦克马雷说:“除了彻底地成为我们自己以外,我们的存在再也没有别的意义了”,我觉得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很有趣、很好读,深奥的道理被讲得浅显易懂,而且内容丰富,还提到了职业、家庭、个人的平衡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成功与幸福的关系等等,值得我们每个人读,因为这是我们内心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走出围城,成为自己。
《中国文化课》
——综合办公室张秀推荐
推荐理由: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如果说,他那本影响深远的《文化苦旅》是文化研究的开端,那么这本《中国文化课》便是总结。它不同于张岱的《夜航船》的全面和细密,但却更有看头。这个看头在于它没有按照时间主线铺展中国文化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史诗,而是以心带史,调动读者的心灵感觉,共同追寻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正如余秋雨先生在自序中写的那样,中国文化至今拥有充分的覆盖面和向心力,人们对它的追索劲头和话语兴趣远未疲倦。尤其文中对文化的定义,简洁明朗,字少意深,令人沉思: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还有那些生动传神的比喻,更是别具意趣:道家的目光是超逸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法家的目光则是峻厉的……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者,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只相信对实际利害的严格管理,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术”“势”三种力量。“法”是法令如山,赏罚分明,“术”是运用谋术,控制群臣,“势”是集中权势,制服天下。由此延伸讲述的文化课,引导你不断深思,不断地打开思维格局,阅读过程有欣然领受、有疑窦丛生、有豁然开朗……总之,语言的魅力和思想的火花不停碰撞、让人的文化素养在不知不觉中飞高行远。
书中也解释了为什么要把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因为这一天是《唐吉坷德》的作者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去世的日子,也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去世的日子。德国诗人海涅说,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三大领域,有三位登峰造极的巨人,那就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歌德。世界读书日,我们以读好书向经典致敬。
《明朝那些事儿》
——政治部王彩霞推荐
推荐理由:作者以通俗易通的文字娓娓阐述了从1344年明朝建国到1644年明朝灭亡三百年间明朝的人事更替、波澜壮阔的历史兴衰故事;作者用幽默、活泼的笔锋让它根本不会像平常的史书那样枯燥无味,让那些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让人阅之不倦却又惋惜不已。
阅读感悟:《明朝那些事儿》三百年间浮浮沉沉大明朝的历史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浩瀚历史中,不管是执掌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卑微如蝼蚁的草民,亦或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旅者。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永不放弃!活出自己的精彩!书写自己的篇章!那就是历史,那就是价值,那就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辉煌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占据历史的至高点,光耀千秋,但只要我们坚持过、执着过、奋斗过,即使我们仍无所成就,可我们也无所遗憾!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励志一生。一个故事,是一个哲理;一个人物,则是一段经历。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人生而平等,皇帝的故事是精彩的。你我的故事一样可以很精彩!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胸中有热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就一定可以不负芳华,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人生。
《李煜词集》
——执行局齐美玲推荐
推荐理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在李煜的笔下被赋予真实的生命与情感,亡国前的词洋溢着“四十年来家国”里的轻松、快乐,亡国后的词诉尽了对“三千里地山河”的思念和“深陷囹圄”的孤独。
阅读感悟:千百年来,在世人眼中,李煜是千古词帝,更是亡国之君。李煜,是帝王,钟爱写词、谱曲;是诗人,却必须承担治国理政的重任。总有人说,作为帝王,李煜是失败的;作为词人,李煜是成功的,没有亡国就没有李煜在诗词上的卓越成就。细细品味李煜亡国前后诗词,亡国只是其诗词内容的分界点而已。
李煜前期的诗词多以描述宫中生活以及其与大小周后的生活为主。“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一首《浣溪沙》写尽了宫中旖旎、奢靡的生活场景,也反映出金陵城的富庶。
在汴京被囚禁期间,他的词多以倾诉孤独、思念故土为主。公元975年,李煜为了金陵城百姓免遭涂炭,作为当时的国君,肉袒出降,成为宋朝的俘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故乡有诉不尽的思念;“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锁清秋”,孤独、悲切的情感呼之欲出。
我觉得,亡国只是改变了李煜词的内容,其后期的诗词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生活、情感和人生感悟,更为大众所周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