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工作动态
诚信建设|儿子们的调解拉锯战
作者:王泳博  发布时间:2024-08-21 10:26:27 打印 字号: | |


一则短信表感谢

锲而不舍见奇效

2024年8月3日,温馨法官收到一则短信:“你好,温法官,贾某与刘某一案,按照调解协议,于2024年8月2日还完最后一笔,彻底还清,向您汇报一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汇报,更是法官一年来持续的关注,对当事人诚信实践的肯定。

案情简单人难找

送达棘手屡碰壁

时间回到2023年7月,温馨法官承办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办理之初就遇到困难,原告起诉的二被告为夫妻关系,按照原告诉状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与住址,均无法联系到二被告,考虑到案件标的不大,且被告均在东胜,为了使得案件有进展,承办法官多次联系原告,希望他们可以提供确切的联系方式,原告多方打听之下,向法官提供了二被告儿子的电话。

一波三折力争取

坚持不懈有转机

承办法官联系到二被告儿子,感觉事情有了转机,哪料刚说明情况,电话那头冷冰冰的回复:“这事儿与我无关,你自己去找他们,我没有他们电话。”说罢,就挂掉了电话。

难道送达的唯一希望就此破灭?温馨法官不甘心,即使吃了“闭门羹”有点气馁,但是承办人还是耐着性子再次拨通了被告儿子的电话:“您好,还是我,东胜区法院民事法官,我是案件承办人,您先别挂电话,给我三分钟,我给你解释一下……”

承办人简单明了的向被告之子说明了积极解决纠纷的利害,以及逃避诉讼将产生的不利后果。温馨法官听到电话那边,被告之子语气略有缓和,承办人顺势提出调解解决本案,电话那头沉默许久后,答应了可以调解试一试,他可以代理父母调解。

双方各不相让难调解

法官变换思路多次调

承办人立刻联系原告,询问她的调解意向,之后立马拨通被告之子电话,调解过程中,原告不愿放弃自身利益,被告之子更是扬言,既然原告不愿意让步,那就不调解了,有本事去找他父母,这事儿他不管了……原告之子也打来电话,不愿意再调解了……

意识到被告之子有意化解矛盾,但无法说服原告,承办人决定先与原告的儿子取得联系。原告之子称母亲年事已高,这件事情由他把关负责调解,于是承办人耐心向其解释,鉴于二被告无法联系到,而二被告之子现愿意调解,替父母还债,本就是有担当的诚心之人,这份心意实属难得,因二被告之子尚有两个孩子需要养育,需要原告放缓还款周期,随后,承办法官再次拨通被告之子电话,向他解释案涉借款拖欠多年,需要理解原告的心情,可以换位思考,最终,在一次次的拉锯战后,原、被告双方终于达成调解。

孝心难得代父履行

双方之子携手调解

调解当日,二被告之子携带着其父母签订的授权委托书,来到法院,该案终于达成了调解。调解后,被告严格按照调解协议的约定,按月向原告还款。

诚信孝心双向奔赴

历时一年按期履行

一年以后,被告之子向承办法官发来短信,其向法官汇报已经按照调解协议内容全部履行完毕欠款,看到短信后,承办法官感到既欣慰又舒心。历经数次电话沟通,该案终于履行完毕,交了满意的答卷。这中间,有承办人“如我在诉”的理念与不厌其烦数十次电话沟通的耐心,有法官多次与被告电话沟通督促其履行,有原告的理解与信任,有被告之子的诚心与担当,最终,调解结案的案子,在履行完毕后实现了彻底结案,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法官寄语

民事案件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案件的服判息诉、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当事人而言,能够更多地被照顾到心理需求,在较为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协商,以调解的形式解决纠纷,也更加契合国人“厌讼”“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心理,对于法院而言,多采用调解这种更具柔性的司法手段,能够降低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数量,避免一案结多案生,而调解并非终点,当事人按照调解协议履行完毕,才是真正的案结事了,才算彻底化解纠纷。



 
来源: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苗 江